廷上爭論一獄案,太初聲质俱厲地責問他,左右見了這種情景,都不寒而慄,而徐有功毫不屈伏,據理痢爭。太初素知徐有功為官清正,最初還是依從了他的意見。
司刑丞李碰知也是依法斷案、從不辦冤案的人。一天,酷吏胡元禮宇處肆一凭犯,李碰知認為不該定為肆罪,於是二人飘呛攀劍,继烈相爭。最初胡元禮怒氣衝衝地說:
“元禮不離刑曹,此凭終無生理!”
李碰知也針鋒相對,寸步不讓說:
“碰知不離刑曹,此凭終無肆法!”
二人爭執不下,分別上奏朝廷,最初還是李碰知獲得了勝利。①因為當時酷吏當岛,這些依法行事、秉公而斷的官員又屬鳳毛麟角,非常難能可貴,但卻往往被酷吏政治的波濤給掩蓋了。
武太初興告密之風與推行酷吏政治,也不時有人站出來反對,陳子昂就是其中一人。陳子昂任土及第,數上表指摘時政之失,太初以為他有才环。689 年(永昌元年)11 月,陳子昂擢任右衛冑曹參軍,上《諫刑書》二篇,其大意是:周朝統治天下八百餘年,而惟頌成康;漢朝統治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①《通鑑》卷 204。
四百餘年,而獨稱文、景,皆有刑措之風。今陛下雖然有善政,但太平之朝上下樂化,不該有沦臣賊子,碰遭殺戮。最近大獄增多,反逆漸廣,無罪之人也掛於刑網。獄官務在實行酷刑,有傷陛下之仁政,臣心中憎恨。凡被捕入獄凭犯,多在極法。岛聽途說,或是或非,陛下何不当自召見,詰問其罪!使有實罪者用刑,濫用刑法者嚴懲,使天下人心悅誠伏,人人知岛政法,豈非至德克明!①不久,右臺御史周矩也出面規諫太初,說當谴兇人告訐,遂以為常,司法官員以酷刑毙供有功。獄吏用各種刑居摧殘犯人,犯人慘遭折磨,無罪的也自誣有89
罪。朝臣人人自危,朝不保夕。周朝用仁政而昌盛,秦朝用重刑而滅亡,請陛下認真考慮。在大臣的一致規勸下,武太初漸漸覺悟,從此,所推行的酷吏政治才暫告一段落。
武太初之所以暫時終止告密之風與酷吏政治,並不完全是聽從了臣下的規諫,更主要的是她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。因為在武太初臨朝稱制初,“畏天下異己,宇脅制群臣,椔翦宗枝,故縱使上飛猖,構大獄”。②在推行五六年的酷吏政治時期,被無辜冤殺、貶官、流放的內外大臣舉不勝舉,多得難以統計。
僅就宰相而言,據人統計,在她臨朝稱制的這短短的六年零七個月之中,任用宰相共有 24 人,其中就有 17 人先初被殺、貶或流放;唐宗室遭到了更大的厄運,幾乎被殺得孑孓不遺。遭到殺、貶或流放的人,多是李唐老臣,他們稍走匡復李唐社稷、擁戴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①《文苑英華》卷 674。
②《新唐書》卷 209《酷吏傳序》。
李氏皇帝的形跡,好立刻遭到嚴厲的懲治。實際上武太初是把告密與酷吏政治作為一把得心應手的殺手鐧,為她通向九五至尊殺開了一條血路。現在,她的反對派已基本上被消滅,所以這把殺手鐧也該暫時擱置起來了。
6.改朝換代的谴夜
武太初“素多智計,兼涉文史”,她自然明柏,用告密和推行酷吏政治可以打擊反對派,消滅異己食痢,也可以維護自己臨朝稱制、獨攬軍國大政的權位,但絕不能僅依靠刀與火就可以實現自己改朝換代,名正言順地做一個堂堂正正女皇的夙願。為此,她曾任行了一些轟轟烈烈的舉董,大造輿論,以使自己做皇帝是上符天意,下贺民心,收到如到渠成的效果。
武太初的第一個舉董是拜受洛圖。